424.-《女教师仕途危情》
第(3/3)页
到再次的兴盛和发展。”
“哦,你看了哪个大师的作品?”杜秀青对于少锋说的这点又感兴趣了。
“他在城郊自己的家里,带了几个徒弟,属于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,但是生产的都是精品。”于少锋说,“他也是当年张国
平带出来的徒弟,叫张如来,五十多岁了,在福建打拼的十来年,前两年回乡开始自己干,木雕技艺精湛,他做的都是高档
的木雕精品,价值不菲,专供广东福建两家高档家私城,也有私人专门订购。”
“有这样的人才,我们应该早推介,给他一些政策和资助。”杜秀青说,“有空你带我过去看看,私人性质的,不张扬。”
“行,今晚你要是有空,我可以联系他,我带你一个人过去看看。”于少锋说。
“可以,看看再说。”杜秀青说道。
“好,那我去联系看看,好了我再向你汇报。”于少锋说。
杜秀青笑着点了点头,于少锋很高兴地离开了。
和于少锋的这一番谈话,让杜秀青似乎看到了余河木雕的美好前景,也看到余河经济发展的新希望。
于少锋离开后不久,丁光义来到了她的办公室,带来了记者们整理的一些图片和手稿资料。
丁光义拿着这些资料,似乎有些胆怯,在交给杜秀青的时候,他犹豫了一下,说:“杜书记,我,我觉得这次的采访好像没
有什么可以拿出台面来写的东西。”
“嗯?”杜秀青看着丁光义,眼神里充满了疑问。
“我们余河报虽然说是地方小报,但是,我们的宗旨一直是为县委和县政府鼓与呼的,可是,我看了这些图片,还有这些人
的手稿,似乎都不符合这个要求。这要是登出来,不是丢了我们余河人自己的脸吗?”丁光义有些忐忑地说道。
“丢了我们余河人的什么脸?”杜秀青边问边伸出手,示意丁光义把那些资料交过来。
“这个……”丁光义站在杜秀青的桌前,身子微弓着,双手把那些资料呈给杜秀青,最后还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盘,“图片
都在这里面。”
“丁部长,我们是赞歌唱多了,幸福看多了,所以看到这些贫苦的人民,看到这些凄惨的镜头,就觉得不真实了,对不对?
”杜秀青看着丁光义说,“而这些贫苦和疾苦恰恰是余河底层人民的生活真实写照。以前,我们的报纸,电视台天天宣传的
就是形势一片大好,百姓安居乐业,人民幸福安康。下去走走,看看,我们就会发现,其实,生活有幸福的一面,更有不幸
的一面。幸福的民众,我们可以少关心,少关注,但是,这些穷苦的民众,我们应该投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,这才是政府真
正应该做的。你觉得呢?”
end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