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67章 陆氏-《三国之狂战将军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又谈了一阵陆逊道:“兄长,不知你可有意代逊成为现任宗主吗?”

      张仁握怀的手稍稍抖动了一下道:“伯言你说什么?要我代你成为现任宗主?”

      陆逊道:“正是。论年齿,我们三人中以你最长;论名望,逊与从叔公纪尚属无名之辈,兄长却是天下知名;论家势,逊与从叔说是依附于你也毫不为过。以此来论,宗主一职实是非你莫属。”

      张仁吓一跳,他的本意只是想混入张家,可没想到一混进来就混来个宗主,那样的话几近于把整个吴郡张氏给骗上了手。心跳许久,张仁才犹豫着道:“可是论辈份宗主应属公纪,四年后他行了冠礼我就要把宗主之位交还于他……伯言你现在不是很好吗,又何必多此一举呢?”

      陆逊摇头道:“从叔只喜欢玩读书籍,对于族中诸事他从来就不挂在心上,亦曾向我说过他不愿接任宗主,让我就此接任下去。可我年少才薄,这十年来宗族已渐渐破败在我手中,实在是无颜面对先祖。所幸兄长适时归宗,逊自当让贤。”

      张仁慢慢的冷静下来,细想许久后问道:“伯言,你应该还有话没说吧?要是有什么难处只管说出来。”

      陆逊歉然一笑道:“到底还是瞒不过兄长。实不相瞒,让兄长成为宗主一事,是公瑾兄提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  “周瑜!?”

      张仁背起手在厅中转了两圈道:“公瑾此举何意?他一个外人为什么要介入张氏宗族家事?如果说是为了水军造船诸事,日前我已经与子敬谈妥了啊……”

      陆逊道:“兄长大才,何故会不明其意?”

      张仁道:“我这回可真的是糊涂了。”

      陆逊道:“兄长,在逊看来公瑾为的是你与整个张氏。”

      张仁心道:“是哦,身边有一个大军师我自己费什么头脑!听听他怎么分析的。”

      示意陆逊接着说,陆逊清清道:“吴候坐领江东不过两年有余,继任时只有会稽、吴郡、丹阳、豫章、庐陵数郡,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。江东英豪分散于各州各郡,多数只看重于个人与宗族的安危去就,并未与吴候君臣相依。这两年若不是张子布、周公瑾、吕子衡、程德谋全力扶持,只怕江东早已混『乱』不堪。时至今日江东稍宁,吴候自然要使各地英豪相附,以求长远之策。我们张氏虽渐有破败但旧名尚存,我与从叔出仕吴候即代表张氏依附于吴候,吴候若不加以安抚而任张氏破败下去则为不仁,各地英豪闻之必会心怀顾虑……”

      张仁道:“哦,我明白一点了。你的意思就是说,吴候如果不管我们张氏的话会令其他豪族难以安心,可想管我们的事又觉得张氏眼下人才凋零难成大事,帮不到吴候什么忙,有些不划算是吗?”

      陆逊道:“正是此意。但如果兄长归宗,令我张氏家世重振则另当别论。”

      张仁道:“简单点说,吴候与公瑾就是希望我回归张氏后能让张氏再兴,然后全力支持吴候,这样吴候就能得到相应的好处?”

      陆逊点头。

      张仁道:“那伯言你觉得我们该不该相助吴候呢?”

      陆逊道:“合则双赢,分则俱伤。”

      张仁沉『吟』道:“的确,我眼下虽说是有些家底,但想再兴张氏的话还远远不够,需要有吴候在背后支持……伯言,你说句心里话,你认为我接任宗主合适吗?”

      陆逊道:“我虽有薄才,但与从叔一样不擅治家,且既已出仕,族中诸务也无力顾及太多。有兄长持家,逊与从叔亦能安心,此为我二人肺腑之言,兄长勿疑!”

      张仁又细想许久才道:“既如此,宗主一位我接任便是。只是我年前便要赶回荆州,日后也不会在吴郡定居,吴郡宗族之事还是你与公纪自相权商的好点。族人但有所缺差人来此找高顺与子良即可……要不我晚些时候去吴郡置办些产业交于得力之人打理,好歹让族中子弟衣食无忧,再让后辈子弟用心读书习武,将来也好成为有用之材。”

      陆逊道:“如此甚好,我在海昌为官也能安下心来。”

      张仁道:“族事即已订下,你与公纪在柴桑也不能担误太久,我看明、后日就各自动身回去吧。你回海昌好生为官,公纪那里也让他回去向族人交待一下此事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