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五十章 上朝-《古代农家日常》
第(3/3)页
大家都惊呼出声。
“晚稻能扩大面积种植么?”有人问道。
“时间赶不上,只能明天春天才能扩大了。”杜锦宁把昨天跟贵妇们解释的理由又说了一遍。
大家甚是可惜。正想问她如何才能拿到稻种,就听太监高喝一声,赵晤从里面走了出来。大家赶紧噤了声。
大家行了礼后,太监高高的嗓子又响起:“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。”
他的声音还没落下,赵晤抬手止住了准备出列的大臣,看向杜锦宁:“杜爱卿,高产水稻的产量可出来了?”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,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。
杜锦宁赶紧出列:“湿稻谷在除去水份重量后,平圴亩产八石。五百亩田地共产稻谷四千石。”
大殿里顿时一片吸气声。
饶是原先就知道亩产八石,现在听到五百亩田地产粮四千石,大家仍然感觉十分震撼。
赵晤尤嫌不够,问道:“四千石,这仅仅是早稻的产量吧?加上晚稻,这五百亩田地的粮食产量岂不是能达到八千石?”
“如果风调雨顺,八千石想来没问题。”杜锦宁道。
晚稻要比高稻产量要高,所以这个产量杜锦宁还是有把握的。
果然,“八千石”三个字一出,大殿里又是一片吸气声。
古代重桑农,皇帝都要装模作样去田里锄两下以示重视,官员们再不通庶务,也知道五百亩田地大概能产多少粮食。以一亩二石的产量算,双季稻,五百亩就是二千石粮食。
现在,足足增加了四倍。
想想那堆得跟小山似的粮食,每个官员都觉得,大宋恐怕再没有饿殍了。
“天下无饥”,从古到今所有人的梦想竟然在他们所在的时代实现了,大家都振奋得不能自已。
此前对杜锦宁一介女流站在这朝堂上、尤其还站在他们前面颇有微词的人,一个个都闭上了嘴,心悦诚服。
杜锦宁没资格,谁有资格?
农为国之本。粮食富足,百姓安居乐业,盛世就不远了。谁能以一已之力,让一个时代成为盛世?盛唐时都没人敢说这话,杜锦宁却做到了!
赵晤以为杜锦宁会马上上奏折将修路的提议说出来,却不想杜锦宁说完这句话,行了一礼,就退了回去。
待有两个大臣议了其他事,鸿胪寺卿代曹鸿生上了远航顺利归来的折子后,杜锦宁才出列提出了修路的建议。
开始大家还不以为然。谁都知道修路好,可修路要钱啊。但立碑和以工代赈的法子一出,大家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就变了。
“臣觉得,以工代赈这法子,有百利而无一害,极为可行。臣赞成杜大人的提议。”吴证第一个站出来支持。
“杜大人此法甚是高明,臣觉得可行。”户部尚书陈大人立刻道。
“臣附议。”
“臣附议。”
还没等几个老臣站出来支持杜锦宁呢,哗啦啦就有一堆人站出来附议。
开玩笑,这种事又不损害他们的利益。在朝堂上支持了杜大人,起码买稻种的时候好歹能卖个面子吧?此时不附议,更待何时?
洪华忠几人傻了眼,赶紧出列附议。否则,他们就成了异类了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