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四章书院小比(下)-《红楼之贾府旁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贾凝看了看策论的题目,“庆隆三年,初秋八月,河南遇大旱,百姓流离失所,性命如草芥,何以通解?”

    具体之意贾凝看的很透实,抬眸扫视了四周一番,看见除了低头做题的学子,其他人便只有刘初堂,还有走远的顾宪成了。

    贾凝随即望向纸窗之外,看着窗外的美?思索了好一会,随之看向宣纸的空白之处。

    慢慢拿起岸上的笔,琢磨了片刻,随即一字字的将笔墨书写在纸上。

    荣国府——

    此时的荣国府可是一个高兴的日子,具体原因便是因为荣府来了一位国子监的讲师。

    族学中的讲师还是没有变,还是贾代儒,因为那位讲师只为贾宝玉一人讲学,连贾兰都无缘有此讲师。

    李纨本来想着让贾兰也跟着听学一二,却被那位国子监讲师严词拒绝,理由是贾兰“无此缘分”。

    但其实是他不想用这么多时间浪费在其他人身上,对他自己毫无益处。国子监的举人讲师都比平常举人高上半头,地位都可同进士出身的讲师比了。

    可惜不知贾政特意求来的国子监讲师还能待多久。

    再说贾凝这边。

    此时的贾凝和其他学子一样,把自己的想法和简单的建议写在卷上。

    其实说起策论一题,也只有东林书院有这道考题了,其他的书院都是没有策论这道题目的,要知道只有科举的殿试才会让写策论,恐是因为东林书院独特的原因吧。

    不管什么,贾凝对这题很轻松的就可以答出来,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加分题吧。

    不久之后,贾凝做完了所有的题,交上了考卷,在刘讲师不解的目光下离开了堂内。

    贾凝走出丽泽堂,正直走向书院的门口,他并没有因为书院的一次考课而紧张一分。

    “凝弟,做的答卷可满意吗,有没有欠缺之处,看你早早交卷”。

    从贾凝身后跑过来的刘屿舟问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