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6章 太子奏疏-《崇祯之军火大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除了这些大路边上的内容,太子从大明最高统治者的角度,总结论述了农业、商业、税收等事,更在内阁的配合下,制定了大明朝廷的预算制度。

    朝廷预算制度是皇权、内阁与其他行政、军事机构,划分财政权限,并予以约束支出的一种制度,对规范大明财政有着深远的意义。

    崇祯很是重视。

    离京前,他根据后世的经验,拟定了一份草案,交给太子和内阁,让他们按照具体情况,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。

    内阁知道近些年来朝廷的开支困局,对这件事很是上心,很快便拟定了初案,送来辽东。

    内阁按崇祯的设想,着手建立全新的机构:国库。

    今后,由国库对朝廷所有收入进行集中管理。

    各部各司根据自身办公需要,预算下一年度的开销计划,廷审通过后,由国库归档,按期、按事足额供给经费。

    崇祯用了将近两个时辰,细细研究了内阁的初案,对大明文人的经济水平有个一个新的认识。

    他们虽然不懂得后世的经济学和会计学知识,但是对财政的理解,一点也不低。

    尤其是,他们久居官场,对各个层级的贪墨等情况了如指掌,这次更是提前指定出了对应措施,让崇祯很是放心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崇祯对这个太子是满意的。

    毕竟,太子才十七岁,在前世,这个年龄还是个高中生呢,而朱慈烺现在已经可以比较娴熟的处理政务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他已经有了均衡朝堂势力、总统全局的意识,这是最难能可贵的。

    崇祯现在要做的,仅仅是给他指明前进的方向,同时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,免得被文臣牵着鼻子走。

    文臣系统就算再怎么清廉、再怎么忠心,他们本质上是会为地主阶级谋利益的,并且给自己的行为附上各种美名和合法理论。

    能被他们影响的皇帝,就会被歌颂为明君,与他们意见相左的,则被批判成昏君。

    不可否认他们中有些人真的是刚正不阿、真的是一心为民,但是不能因为其中几个人,而完全信任和盲从整个文官集团。

    崇祯知道,人性,从来不值得信任。

    他希望自己的子孙,也能深刻理解这一点。

    崇祯揉揉眼睛,闭目休息了一会。
    第(2/3)页